面对新冠病毒疫情,医护、病患、公众如何调整心态产品 - 家电观察网

面对新冠病毒疫情,医护、病患、公众如何调整心态
2020-02-04 14:06:33   来源:    
评论:0

 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全国上下采取一系列措施。随着疫情的发展,也引发了医护人员、患者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些负面情
 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,全国上下采取一系列措施。随着疫情的发展,也引发了医护人员、患者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些负面情绪,如焦虑、无助、恐惧等。

  疫情中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,如何理解和应对,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,排解不良情绪?澎湃新闻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福州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赵陵波、著名心理咨询师柏燕谊及福建一高校心理学教授林儒(化名)等多位心理学方面专家。

  “除了在一线紧急援助的医护人员,服务岗位上参与一线管理的人员,都承受着非常大压力,人人都是这一场战‘疫’上的战士,每个人都守土有责。”赵陵波认为,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,觉察后就会接纳,接纳变化,认识到疫情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都是非正常时期的正常反应。

  “疫情形势严峻,大家恐慌、害怕在所难免。尤其是前线医务人员和高危人群,心理状态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。”林儒认为,应让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的人员去引导,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人群有序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应激干预。

  多理解、倾听,给一线医护人员更多心理支持

  澎湃新闻: 长时间在高压环境下工作,一线医护工作者如何进行心理疏解?

  赵陵波: 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是这次紧急援助中的一级人群,他们受这次事件的影响是很大的,在高压力状态下的工作任务和强度很大,休息也很难保证,包括他们要接受患者的焦虑(的情绪),医护人员不仅是身体的医疗,他们的心理也是会被很严重事件影响。

  在某种意义上说,医护人员也是灾民,他们也有家庭,在参加医疗工作当中没有办法去照顾到他们的家庭,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情绪影响。

  柏燕谊: 这是属于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了。不少医护工作者处在高度与自己内心恐惧隔离的状态,他不能让自己体会到内心的自我感受,把自己隔离在“我是责无旁贷,我有使命感,有职业道德”的位置上,但不代表他内心没有压力。

  我们要给他们做心理支持,更多的是要理解、倾听,并不是像以往的心理干预那样触碰到他内心恐惧的部分。要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不是被孤立的、而是有很多人支持的,被很多人在情感上、精神上、价值上加持的,这时他们内心会得到很多的安慰。

  在这个过程中,要给予恰当的陪伴。医护人员如果自己完成这个表达的时候,我们要给予恰当的心理上的支持和呼应。

  澎湃新闻: 医护工作者如何能更好地疏导自己的情绪?

  赵陵波: 心理防护有几个部分,一个部分是自己随时可以在内心里给自己一个空间,呼吸一下、调整一下,现在也有给到医护人员专门的心理支持技术,有一些方便听的心理语音指导,让自己有片刻的放松。外部都是很紧张的,但是在内部,无论是任务多么重,哪怕只有两分钟,也要有自己心灵的安抚、抚慰、放松。

  第二个部分,他们也要及时地觉察,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扑在外面,医护工作者也是一个普通人,有时候也要觉察自己的身体反应,觉察之后就会接纳、调整,这个部分也很重要。

  第三个部分,现在的情况很紧张,我觉得同事之间的支持特别重要,有的时候在一起值班的时候,可以交流一下自己觉察后的情绪,相互的交流达到心理支持的作用。通过这些方式看看自己会不会减缓情绪,每交流完减缓一下、调整一下再进入繁忙的工作中,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应对调整的方式。

聚焦更多热门资讯请扫码关注
免责声明:本站刊发的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,并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权益请告知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信息。